2018年考研考哪些

汕头新闻网2025-09-19 15:19:3337

  寒冬将至,对于全国数百万怀揣梦想的学子而言,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——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。这场关乎未来人生走向的重要考试,其考查内容与形式历来是广大考生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。近日,随着教育部及相关招生单位政策的陆续明朗,2018年考研的总体框架与核心科目已清晰呈现。

  根据既定安排,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将于2017年12月23日至24日举行。超过238万的报考人数再次创下历史新高,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选拔的激烈竞争态势。考试内容延续了以往的基本结构,分为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两大板块,旨在全面评估考生的基础知识、专业素养与学术潜力。

  公共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项,构成了考核的基石。其中,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重中之重,它不仅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,更注重结合当年时事政治,检验考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。与往年相比,2018年的大纲在保持主体稳定的前提下,对部分内容的表述和考查重点进行了微调,更加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发展,要求考生不能死记硬背,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。

  外国语考试通常以英语为主,是衡量考生国际化学术能力的关键。英语科目(通常为英语一或英语二)继续强化对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。阅读理解部分选材广泛,涉及科技、文化、社会、经济等多个领域,要求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词汇和语法基础,更要具备快速抓取信息、逻辑分析和推理判断的能力。写作部分则强调语言的准确性与思想的条理性,图表作文、议论文等题型考验着考生的综合表达能力。管理类联考等部分专业硕士项目则单独设置英语科目,难度和要求略有不同。

  数学科目根据学科专业需求分为数学一、数学二和数学三。数学一针对对数学要求较高的工学门类,内容涵盖高等数学、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,难度最大,考查范围最广。数学二主要针对农学、纺织等对数学要求稍低的工学门类,内容侧重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。数学三则面向经济学、管理学门类,同样考查三部分内容,但侧重点与数学一不同,更侧重于经济应用背景下的数学工具使用能力。数学考试的命题趋势始终强调基础概念的深入理解、计算能力的熟练准确以及综合解题的灵活性。

  除了这些统一的公共课,专业科目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主或联合命题,这是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选拔深度的一环。无论是工学、医学的专业课综合,还是文学、历史学的专业基础,都要求考生对本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、前沿动态有系统性的掌握和独到的见解。例如,计算机专业可能重点考查数据结构和算法,新闻传播专业则可能聚焦于传播学理论与实务。因此,精准获取目标院校的历年真题和指定参考书目,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度复习,成为专业科目决胜的关键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2018年考研政策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,也体现出一些细微的导向性变化。一方面,专业硕士的招生比例持续扩大,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位进一步凸显,其在考试内容上更加强调与职业实践的结合。另一方面,招生单位在复试环节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,更加注重对考生科研创新潜力、实践操作能力乃至心理素质的综合考察,这意味着“一考定终身”的模式正在被更为多元、立体的评价体系所取代。

  面对如此全面而深入的考核,考生们的备考策略也需相应调整。多位高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和考研辅导专家指出,成功的备考始于对大纲的精准解读和对自己优劣势的清醒认知。公共课需提早启动,建立扎实的知识框架,进行系统性、周期性的训练,尤其是政治和英语,需要长期积累,无法一蹴而就。专业课复习则应力求“精”和“深”,紧密结合目标院校的学术风格和命题特点。

  更重要的是,在巨大的压力面前,保持积极平稳的心态与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同等重要。许多成功的考生分享经验时都提到,规律的作息、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及与考友的相互鼓励,是漫长备考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。

  总体而言,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一次对考生知识储备、思维能力、意志品质的综合大考。它既是对过去学习生涯的总结,也是通向更高学术殿堂或更广阔职业平台的起点。对于每一位全力以赴的学子而言,无论最终结果如何,这段为之奋斗的经历本身,就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。随着考期的临近,全国的图书馆、自习室里灯火通明,莘莘学子正以笔为剑,为梦想做最后的冲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