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波荡漾的南海之滨,116台白色风机擎天而立,将呼啸海风转化为清洁电力;蔚蓝深海处,148个现代化网箱星罗棋布,滋养着鰤鱼等优质海产;南澳岛金色沙滩上,游客踏浪嬉戏笑语不绝......近年来,汕头市锚定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目标,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,统筹推进海上风电、海洋牧场、滨海旅游协同发展,让碧海银滩真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"金色动能"。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汕头海洋生产总值达544.7亿元,占全市GDP比重升至16.3%,年均增速保持在7.6%,蓝色引擎正驱动特区经济破浪前行。

作为全国五大海上风电基地之一,汕头海域年平均风速达9-10米/秒,年有效发电超3800小时。依托这一资源优势,汕头全力打造"国际风电创新港",构建"1+3+3"全产业链体系——以海上风电母港为核心,建设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技术试验和政策先行区三大基地,打造技术创新、检验认证及人才培训三大中心。自2017年产业启航以来,大唐、华能等能源巨头相继落户,上海电气、金风科技等产业链龙头企业纷纷进驻。目前三大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120万千瓦,全球首个覆盖研发设计、制造检测的"四个一体化"风电产业园已建成运转,40兆瓦级六自由度测试平台即将投用,2024年带动涉海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达11.66亿元。
在深远海域,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如火如荼。汕头作为广东"蓝色粮仓"战略重要节点,拥有1.05万平方公里海域,创新构建"渔港集散-养殖加工-冷链物流"全链条模式。全市现有深水网箱148个标准箱,培育鰤鱼、金鲳鱼等高值品种,预计年产量1480吨。汕头率先推出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和创新保险方案,建成14个海洋科创平台,打造"汕优系列"紫菜贝类品牌,形成5个万亩级"鱼-贝-藻"立体养殖基地。未来将重点培育马面鲀与高体鰤两条特色产业链,打造20亿级"汕字号"水产品牌集群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汕头正积极探索"海上风电+"融合创新模式,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。
滨海旅游成为第三大增长极。2024年南澳岛游客量历史性突破千万人次,达1051.94万,旅游综合收入40.04亿元;2025年第一季度游客量同比增长56.3%至310.55万人次,收入增幅达65.77%。为支撑旅游产业升级,汕头持续加大滨海基础设施投入,建设智慧旅游平台,深入挖掘潮俗文化与海洋文化资源,形成多元文旅产品体系。随着"水清岸绿滩净湾美"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,这座滨海城市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。
通过风电领航、牧场深耕、文旅赋能的协同发展路径,汕头正走出一条具有特区特色的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新路,为广东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贡献关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