汕头市金平区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域,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古庙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。汕头老妈宫作为潮汕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场所和文化地标,2025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年接待游客量突破80万人次,较去年同期增长30%,成为展示潮汕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。

这座有着三百余年历史的古建筑群,经过历时两年的保护性修缮,完整保留了潮汕传统建筑特色的石雕、木雕和嵌瓷工艺。今年完成的"古法修缮"工程,聘请了12位非遗传承人参与,采用传统工艺修复了正殿、拜亭等主要建筑。"走进这里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潮汕文化氛围,特别是那些精美的嵌瓷艺术。"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先生赞叹道。为保护文物安全,宫内安装了智能安防系统,并对珍贵文物进行了数字化存档。
民俗活动重现传统魅力。每年农历三月廿三举办的"妈祖诞"庆典活动,吸引数万信众参与,今年新增的"潮汕非遗展演"集中展示了英歌舞、潮剧等传统艺术形式。为传承传统文化,宫内设立了"潮汕民俗文化讲堂",每月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,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.2万人次。
文化体验项目深受欢迎。新开设的"祈福文创馆"推出30余种融合传统元素的文创产品,年销售额达200万元。为丰富游客体验,宫内设置了8处互动展示点,通过A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,使用率达85%以上。今年推出的"古法香制作"体验课程,让游客亲身参与传统制香过程,每月参与人数超过500人。
便民服务设施不断完善。新增的无障碍通道和盲文导览系统,使特殊群体也能畅游古庙。为保障游客安全,主要区域实现监控全覆盖,并配备了专业安保和医疗人员。今年投入使用的智能讲解系统,提供普通话、潮汕话和英语三种语言服务,获得游客一致好评。
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。宫内现存明清时期碑刻12方,今年完成了全部碑文的数字化记录。为保护建筑安全,建立了定期检测机制,并对古建筑进行了防潮防蚁处理。近期开展的"守护古建"志愿者活动,招募了200余名文物保护志愿者参与日常巡查。
随着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,老妈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不断提升。管理方表示将继续坚持"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"的原则,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,创新展示方式,让这座百年古庙焕发新的生机。作为汕头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,老妈宫正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。